陈氏一脉(拜:当时只顾拍照,未能膜拜同宗先辈,也未及认真瞻仰、学习,现在补上):自五代、唐、宋以来的文人骚客们为避战乱,羡慕楠溪江的山水形胜,纷纷带领家人隐居,牛角挂书,亦耕亦读,生息繁衍,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单姓血缘村落。陈姓聚落的芙蓉村最早建于北宋初年,也许真的是风水好,芙蓉陈氏人才辈出,是楠溪江远近闻名的望族,南宋时在临安任京官的就有18人,世称“十八金带”。 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,刺激了楠溪江流域亦耕亦读的耕读文化的形成,而最能体现耕读文化的建筑就是书院。 “家重师懦,人尚礼教,弦诵之声,遍于闾里。”在这深受宗法制影响的芙蓉村落里,村民们根深蒂固的的生活理想就是“耕读传家”,耕是生活之本,读是农民攀登社会阶梯的唯一途径。楠溪江古村落的文风很盛,浓厚的文化气息弥漫在山水之间,造就了楠溪江儒雅的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。

芙蓉书院:芙蓉书院位于永嘉楠溪江畔芙蓉村内,据 < 永嘉县志 ) 记载:“ ( 芙蓉书院 ) 南宋时创建,位于岩头镇芙蓉村如意街南侧,延请宿儒名师主持。至此‘家重师懦,人尚礼教,弦诵之声,遍于闾里。”'当时的书院已被元军烧毁,现存的是明晚期重建的书院。它坐落在村中央,北靠如意街,东临芙蓉池,是一座封闭的内院式建筑,整座书院格局正统,形制规整,由东向西,依次排列着泮池、仪门、杏坛、明伦堂和讲堂。仪门前有旗杆一对,明伦堂前有 3 . 2 米宽, 6 . 4 米长的长方形杏坛。明伦堂和讲堂都是三开间,进深 9 米。明伦堂后壁中央有供奉孔子的神龛,两侧挂有孔子的一些语录,讲堂后壁开有二扇窗子,通过后面一个很狭的采光天井来透光,以方便学子们学习。书院的南侧有三开间的山长住宅,宅前有一个宽约 12 、长约 50 米的大花园,园内修竹茂密,假山起伏,—条蜿蜒的石径和水溪从中而过,花园有—道小门同讲堂相通。所以这里也是学子们休息或嬉闹的好去处。


评论
热度 ( 31 )

© 杰PHOTO | Powered by LOFTER